
語言是文化的地圖。它會告訴你其人民來自何處,並將走向何方。 ——麗塔.梅.布朗(Rita Mae Brown)
如何以文字追求非語言的言外之意?而語言又是如何構築個人世界的觀點?作品《塵影》是一部以 VR 為媒介的虛擬實境藝術作品,試圖從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視角,觀察台灣島嶼的多元樣貌。無論是台灣人,抑或是西班牙、葡萄牙等文化背景的觀者,他們帶著各自的文化經驗與記憶進入該作品,重新定義這片土地的意象,而這種交錯的觀看方式,不僅豐厚台灣土地情感,也讓觀者反思自身文化是如何影響其感知。
透過將熟悉的場景化為文字潮浪,誘使觀眾重新審視日常的本質
透過多元視角,《塵影》將台灣的影像逐步解構、碎化成文字。至此,語言不僅是溝通媒介,更是情感載體:從西班牙觀者的視角,他們可能著眼於台灣色彩斑斕的街景與生活氣息;而葡萄牙觀者,則捕捉到台灣與其過往航海歷史的共鳴;至於台灣島民,或許會窺看到生活碎片的身影。結合 AI 應用技術,《塵影》將人與物體的形象轉化為文字組成的環境。隨著時間推進,這些文字組成的潮浪像塵埃般不斷前進,最終消逝,象徵記憶隨時間流逝的不可挽回之感。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者而言,這樣的消逝也蘊含著記憶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被重塑或遺忘,並進一步反思在數位時代中,個人記憶如何被轉化、存儲和消散。